在效率与创新并重的深圳,数以万计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如城市毛细血管般支撑着更新与发展。然而,这些工程规模小、分布散,管理难度大。如何实现从“粗放生长”到“智慧治理”的转变?深圳市福田区率先破局,其“智慧住建综合管理平台”入选市级应用场景清单。传统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管理模式较为机械,纸质报备、现场提交、反复修改、流程繁琐,且监管手段单一,各方巡查联动不畅,统筹不力,致使安全监管质效不高,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对此国安居装饰门店副总李娟向我们讲道:“以前家装工程涉及拆改需多部门报备,流程繁琐,耗时大半个月。现在,福田区智慧监管平台让我们“指尖申报”,秒批材料,节省成本,风险早发现,整改更及时。”
福田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智慧监管平台,以三大核心功能掀起工程监管变革浪潮。
其一,“一网统管”让工程纳管更精细。平台联动五级巡查力量,整合42项关键数据,织就全方位监管网。2024年,备案小散工程21222项,巡查覆盖率达100%,整改率高达99.82%,一举攻克监管联动不畅等难题,工程管理愈发规范。
其二,AI审核打造“深圳样本”。先进AI算法精准捕捉备案常见问题,自动识别材料缺失、资质过期等错误,准确率超95%。结合OCR与图像理解技术,深度校验备案资料,为安全监管筑牢技术壁垒。
其三,智慧巡查达成“全掌控”。“AI+”巡检数字人提供标准化指引,实时上传巡查数据并建模分析,提前48小时预警隐患,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转主动,并率先印发《福田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服务实施工作指引》,规范全区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的巡查标准及时效,依托AI巡检数字人对小型工程风险辨识评定每周开展专项巡查,实现纳管工程全覆盖效率安全双提升。
智慧住建平台的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办公效率,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物业监管科二级主任科员李欣说道:“我们创新智慧住建平台的初衷是通过人工智能给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给政府安全监管降“专业门槛”,破“人海战术”,真正实现智慧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平台上线后,福田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事故率下降40%,管理成本降低37%;该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并探索在应急抢险、城管水务、市场监督等领域复制。回忆往昔,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张瑱说道:“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一直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福田区以改革创新破局,借助AI智能风险画像,以算法补人工短板,实现无感监管下的有感安全。我们还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规范AI与人工协作,也期待更多科技企业参与,让城市更智慧安全。”
AI赋能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监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数字文明转型的生动实践。各城市需通过数据要素驱动治理方式变革,运用智慧监管筑牢城市运行“微循环”安全底线。在这场“智慧革命”中,深圳福田正以创新引领,书写着城市治理的新篇章。
本节目于8月17日在深圳财经生活频道播出,本文内容为初稿样片整理版,供参考。以最终电视台播出版本为准。
责编:王栋楷 刘宁 于冉 方琼 党香 智林 孔祺琪
编导:陈欣
后期: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