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通社广通社

有公信力的企业资讯

电视台是如何靠收视率赚钱的?

电视台的地位和发展现在受到网络的冲击很大,不过,不可否认,公信力还在,影响力还有,财务状况还好,尤其是发达地区的电视媒体,虽然受到冲击,但是各种融媒体发展速度也很快。广通社旗下广特播报江苏直通车,浙江新视点快报,深圳直通车广东新焦点北京直通车,在跟每个地方电视台的领导合作运营的过程中,也较先感受到了这些变化。要说到电视台跟收视率的关系,当然是体会深刻。

收视率是怎么来的?

一、很早以前是用电话打来的。「请问您正在看什么节目?看央视的话,请按1,看湖南台的话,请按2……。」又蠢又萌。最大的问题是,禁不住人一通乱按。(试想一下,你难道会乖乖服从指示,乖乖听完要求,乖乖答题吗?)(老子正在看电视,你烦不烦呀?)

二、后来,是调查公司比如央视索福瑞,选定样本户(嗯嗯,中产阶级三百户,农民三百户……)直接跟你签约,在你家的电视上装个盒子(介入了你家电视的硬体)。让你的摇控器,是先经过一个盒子,才能去操控电视。那个盒子的数据,会经过电话,传到调查公司去。「哇,好棒喔,数字是真实的了!……」因为调查公司的「样本户」无法保密,早八百年前就被流出了。收视率调查公司的员工,把「样本户」的名单,偷偷在社会上贩卖。影视制作公司都掌握到名单了,把那「样本户」一家又一家地买收。有时,一桶沙拉油,一包米,甚至一袋卫生纸,就能让你的收视率数字上升!

电视台是如何靠收视率赚钱的?-广通社报道

三、当然,最可笑的不是「用沙拉油,买样本户,去影响收视率」。以台湾为例,台湾早年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根本是一个骗局来的,为什么?因为调查公司,都是电视台自己开的。台视开一家,中视开一家,华视开一家。三家电视台,三个数据,当然不敢造太多假,该红的戏,它还是红。但数字总是被污染:每个数字,都跟广告捆绑,收视率不及格,就赚不上广告费了!一直到政府出台命令,不准电视台再经营调查公司,这才获得缓解。调查公司,若有利益相关人来经营。那里面的数字,都跟屎一样,比屎还不如。(现代有数码技术了,但「数据污染」更甚以往。)(这就是「人类」,只要有邪门歪道的路数,一定有人会利用,不要怀疑。)

四、说结论吧。民意调查数据太容易被污染,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而是常识。正常的现代人,看到数字,第一个要问的是,数字哪来的?(最好的例子,国民党选输蔡英文,倒台前它的「支持度」民意调查是60%。)可笑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智商堪虑。太多太多的人,非常相信数字,只要有数字,他就嗨到不行。(最好的例子,是所谓的「工业党」,有数字,谁也辩不过他们了。)在数字前,人会变成傻奎奎,基本的「常识」会立刻失效。

电视台是如何靠收视率赚钱的?-广通社

电视台收视率是如何赚钱的?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日常情况来看。你现在开咖啡馆,由于是新开张,没有名气,所以决定要去派传单宣传。现在,咖啡馆有两个派单地点可以选,甲点每天人流量10000人次,乙点每天人流量50000人次。如果每个人那传单的可能性是大致相当的,那么粗略来算,乙点拿到传单的人会是甲点的5倍。现在,我们增加一个情况,乙点是商场的内庭广场,他们有权不让人在这里派传单,如果要派也可以,但得收钱。而甲点是免费的。你现在就有了两种选择,到甲点去派,不用给钱,但人少,效果没有那么好;到乙点派,效果好,但要给钱。显然,人员和印传单的费用是一定的,这点不会变。我们再假设,这两个点的人员情况没有什么区别,都是20到30岁的人,有来咖啡馆消费的需求。他们拿传单的比例也是差不多的,10个有1个会拿走看看,而看了传单会来你这里吃饭的比例也是相当的,差不多每100个拿了传单的人,会有1个去你开的咖啡馆去看看。这样,你就等算出来:人员和传单费用:50000

新客户数=N(人流量)×0.1×0.001

每个新客户的成本=(50000+场地费)÷新客户数

每个新客户的成本=(50000+场地费)÷(N×0.1×0.001 )

每个新客户的成本自然是越低越好,而核心的两个数据就是场地费和人流量。当人流量一定的时候,场地费越低,那么新客户成本越低;当场地费一定的时候,那么人流量越大,成本越低。于是,人流量大的地方,他们就可以开出更高的场地费,只要他们确保来租场地的人成本依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会人来买单。现在,我们把场景换回电视台的情况。电视台就是掌握着广场的业主,你能不能在上面卖广告他们说了算,如果要在上面卖广告,那么就得交钱。但这钱交多少合理呢?显然,就要看这「广场」的人流量。人流量大的,那么多付钱也是合算的;人流量少的,再便宜也可能亏钱。用来衡量这个「人流量」的,就是收视率。在收视率高的时段,电视台就可以开出更高的价格,让广告主出钱;而在收视率比较差的时段,可能就没有什么广告主愿意投,就以低价卖给那些做电视直销。所以电视台并不直接用收视率赚钱,收视率也不能直接换成钱。但收视率是电视台宣传能力的最直接反映,可以作为电视台的定价依据。但电视台能赚钱的最核心原因,是电视台垄断了一个区域的特定无线电频段,频段是有限的,而这个频段只有他们能用,就相当于他们有着一个能用来发传单的「广场」。互联网企业靠「流量」赚钱也是同样的道理,「流量」就是网站的「收视率」。

电视台是如何靠收视率赚钱的?-广通社

为什么会有收视率造假?

收视率造假机构的伎俩固然要批评,但如果没有电视台的同流合污与制作方的实质支持,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是电视台与制作方对收视率造假机构进行两头围堵的话,这类“地下网络”早就不攻自破。

收视率造假的黑盖子正在被全面打开。根据媒体报道,本该以公平、公正的姿态进行数据调查并兼顾行业监督作用的“专业公司”,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个拥有复杂操控手段的“地下网络”,每年从电视剧市场掠走40多亿元。这个“地下网络”同时也由独立于产业之外的中立方,变成了除制作方、电视台、广告商之外拥有强大话语权的潜在“第四方”。

《实话实说》第一任主持人崔永元曾有一句著名的言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如果当时这句话还容易被当成多少带有点负气色彩的媒体人言论的话,那么现在几乎人尽皆知的收视率买卖,着实是在用铁一样的事实来佐证崔永元言论的正确性。

收视率买卖是典型的行业内互害行为。广告主要求电视台保障收视率,电视台就要求制作方购买收视率,制作方因成本增加就抬升单集售价,电视台则抬高广告报价——除了进行收视率造假的公司,整个电视剧产业链皆成受害者。

由于整个产业链被潜规则渗透,电视业迷恋暗箱操作,倾向于急功近利,导致真诚创作的团队生产出来的优质作品被排挤,而所谓打通行业上下资源的相关企业则通过劣质产品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在揭开收视率造假黑盖子的同时,真相何尝不是水落石出——电视产业腐败才是收视率猖狂造假的土壤。

作为广告主与制作单位的衔接方以及作品的播出渠道方,电视台本应成为狙击收视率造假的第一道防线,但电视剧购销行业自身的腐败,反而对收视率造假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多家电视台采购部门负责人的案发,让电视剧购销猫腻大白于天下:电视台爱买“人情剧”,领导挂名“总策划”收钱,台长退休前连买四部“雷剧”……通过潜规则方式登堂入室的劣质剧,唯有购买收视率,才能维护各自的利益。也正是这个缘故,收视率造假方才有胆量狮子大张口,一集收视率就敢要出四五十万元的高价。

渠道与平台的腐败,必然带来内容制作上的走捷径与偷工减料。这段时间有关电视剧内容制作方面粗制滥造的信息频频被曝出,“收视率至上”不仅催生小鲜肉天价片酬,导致电视剧花在制作上的费用大幅缩水,还出现了“文替”、“光替”、“手替”、“抽替”、“饭替”等五花八门的替身,引来无数观众吐槽。收视率造假机构的伎俩固然要批评,但如果没有电视台的同流合污与制作方的实质支持,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是电视台与制作方对收视率造假机构进行两头围堵的话,这类“地下网络”早就不攻自破。

行业内人士爆料,媒体曝光,纪检部门介入,但收视率造假却一直未能得到根除。原因很简单,就是这根孱弱的“金线”因为捆绑了太多人进去,反而变得无比坚韧。

想要让收视率调查真正回归本位,单单要求调查机构独立客观是不够的,电视业也要正视问题,把腐败基因从行业肌体中全部剔除,让“用作品说话”成为唯一的行业标准,业界与观众才能重新看到真实可信的电视收视率。

总结:虽然都说看电视的人变少了,实际上,广通社一直认为,是大家坐在客厅沙发上一起看大电视的时代确实过去了,但是只是场景变化了,很多人在移动端收看电视节目,对于电视节目,大家普遍认为公信力远高于网络媒体。广通社旗下品牌广特播报浙江新视点快报江苏直通车深圳直通车广东新焦点,每年的收视覆盖和收视效果,依然比网络媒体好了很多。准确的说,,电视台不是电视机,电视台可以渗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您说呢?

声明:以上内容包含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若侵权请尽快与广通社联系,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联系邮箱smgstv@foxmail.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广通社 » 电视台是如何靠收视率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