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通社广通社

类新闻事件营销专家

中交疏浚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疏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近日,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凭借其在疏浚技术研发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创新能力,荣获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疏浚国家中心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做努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充分信任,标志着公司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交疏浚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疏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图1)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国军在接受采访时,对公司的发展亮点如数家珍。他着重提到:“首先是这个重大的疏浚装备这一块,(我们)现在完全地实现了国产化,这个应该是做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跨越。其次,在智能化方面,目前这个人工智能是一个热点。我们大概十五年前就开始布局这个疏浚的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这个大型疏浚装备的智能化。第三块就是在绿色化这方面,我们其实一直重点在推(广),一个是水环境的治理,另外一个就是对于这种大方量的疏浚土(有益利用),比如说几千万方或者上亿方的这么大体量的疏浚土,我们要怎么样把它从一个“废物”变成一个“宝”,开发我们这个新的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中交疏浚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疏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图2)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国内规模及综合性领先的疏浚技术研发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疏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公司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了疏浚共性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验证和工程化平台,积极开展高效节能疏浚技术、先进疏浚机具与部件、疏浚监控自动化和优化技术、疏浚土有益利用及环保疏浚技术、关键疏浚设备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有力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不断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带动提升我国疏浚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中交疏浚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疏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图3)

“从这个技术引领、科技引领的角度讲,我们通过我们的研发,为我们的这个重大装备的研制,包括我们智能化、绿色低碳、环保等等各个方面都做出很多有力的支撑。”洪国军强调,科技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02年,公司首次引进了一万方以上的超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开启了我国大型疏浚装备引进的先河。2005年,公司自主研发了第一艘国产化的大型挖泥船,标志着我国在疏浚装备领域实现了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跨越。近年来,公司参与了远海岛礁、交通强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大保护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2019年,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企业数十载的发展之路更添一抹亮色。

中交疏浚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疏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图4)

对于未来布局,洪国军有着清晰的规划:“目前从我们布局来讲,首先第一个就是这个我们叫超大型的疏浚装备,我们要打造我们更多的旗舰,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希望是最好能够弯道超车,有更多的这些优势,能够去把这个智能化的事情往纵深去推进。第三个就是对于我们美丽中国的建设,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低碳、环保,包括这些更有利于我们这个资源化利用的这些新的技术,能够大规模的去推广应用。第四块呢就是我们现在在积极地布局海洋工程的更多的涉及到深远海的一些事情。包括这个深海的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等等一系列的,包括未来产业生态采矿这些我们都做了一些战略的布局。”

中交疏浚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疏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图5)

除此以外,疏浚国家中心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计划,引进海外人才,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疏浚国家中心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计划,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所有的科技创新,关键靠人。高端人才对整个创新体系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我们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开展联合开发、协同创新,为人才培养锻炼提供良好机会。”洪国军表示。

中交疏浚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疏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图6)

展望未来,疏浚国家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实现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目标努力奋斗,为我国疏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节目于9月19日在上海东方财经频道播出,本文内容为初稿样片整理版,供参考。以最终电视台播出版本为准。

责编:付明鑫 杨丽娟 邢善良 高飞 陈茜 郭莹 孔祺琪

编导:侍勤勤

后期:田旭

相关媒体资讯

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网腾讯网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广通社发布微信公众号网易新闻一点资讯

转载请注明来源:广通社 » 中交疏浚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疏浚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