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及市药品监管局联合开展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活动中,由诺美新创医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合研发的“鼻咽癌内镜图像辅助检测系统”从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家评审名单。
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上海在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融合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鼻咽癌早期筛查与精准诊疗开辟了智能化新路径。
作为项目联合研发的核心力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余洪猛表示:“我们耳鼻喉科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临床创新中心,汇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在AI辅助诊断、具身智能技术落地及手术机器人研发等领域形成系统性布局。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研发,使我们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博士施宇轩透露:“我们发现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医生对于鼻咽癌筛查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都有将近10%的提升,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喜人的结果。”
作为项目联合申报方,诺美新创医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展现出其作为国内耳鼻喉科医疗器械领军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已形成“临床需求-算法研发-设备验证-商业转化”的完整闭环。
诺美新创医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我们公司有一句slogan叫做‘以创新满足真实临床需求’,所以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推出了很多的完全原创的创新产品,包括我们的新一代手术动力系统,治疗鼻炎的温控消融系统还有今天我们讲到的对鼻癌进行早筛的AI系统。”
“我们对上海五官科医院的能力以及专业精神非常敬佩,我们也希望在未来能够和他们进一步的深化这个项目,从而把五官科医院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广到全国去。”崔腾表示。
该AI系统的突破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普惠、效率革命以及标准建立,可破解基层医疗痛点,推动精准诊疗普惠化。
余洪猛副院长介绍,通过人工智能可提升诊断准确率,让全国各级医院,甚至县级、乡镇医院都能享受同质化的人工智能诊断。团队开发的鼻咽癌前病程管理APP,患者上传内镜图片即可获初步诊断,节省人力物力,实现全病程细致管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减轻医生劳动压力。
施宇轩博士表示,将利用医院耳鼻喉科质控中心的示范效应,推广产品和人工智能应用经验,辅助全国同道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借助中心海量数据,将诊疗经验转化为算法,通过产品推广提升基层辅助诊疗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崔腾总经理称,使用AI模型后,鼻咽癌一期诊断率明显提升,为国家医疗分级诊断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未来,病人在基层医院做鼻咽癌早筛,将获得与大型三甲医院相同的服务和诊断效果。
随着该项目的继续推进,相信这场由上海发起的医疗AI创新,或将改写全球鼻咽癌防治格局,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提供智能化的创新解决方案。
本节目于7月4日在上海东方财经频道播出,本文内容为初稿样片整理版,供参考。以最终电视台播出版本为准。
责编:高飞 陈茜 郭莹 邢善良 陆涵钰
编导:侍勤勤
后期: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