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通社广通社

有公信力的企业资讯

杭州五大特色综合改造提升老旧小区

2019 年,全国“两会”吹响了老旧小区改造的进军号角。杭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迅速制定争创“全国样板”为目标的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计划,并提出了今年改造300个的任务。

据悉,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302个小区,新增停车泊位9655个、健身场地约12.1万平方米、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约8.59万平方米,改造无障碍及适老性设施3591处,打造“15分钟”居家服务圈。

老旧小区改造还推动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盘活86处存量房屋,无偿提供给所在社区用于公共服务,近15万户住户受益,不仅提前全面完成年度老旧小区民生实事而且为全国城市有机更新打造“杭州范例”,展现了“重要窗口”“头雁风采”。

建立“ 1个体系 ”,坚持全市“一盘棋”

健全政策体系。杭州先后出台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施方案、技术导则、工作指南、资金管理、绩效评价、项目开竣工管理、现场管理、管线迁改等一系列文件,健全推进工作机制体制。按照“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原则,完善旧改项目生成机制。

建立统筹机制。全市成立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50余个市级职能部门和区县市作为成员,统筹推进;将停车泊位、线路管网、加装电梯、养老托幼、安防消防、长效管理等纳入改造提升内容,努力实现“综合改一次”。

统一工作标准。以《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技术导则(试行)》为引领,明确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与评判标准。规定了“计划申报、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绩效评价、长效管理”等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生成、审批、施工、验收等阶段工作标准。

优化审批手段。杭州市充分实践“最多跑一次”工作理念,通过推行“不见面”审批、联合审查、建设单位承诺书替代施工图审等方式,实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应减尽减。如下城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联合审查设计方案;江干区红菱社区、南一小区等6个项目通过招投标云平台完成线上招投标。

整合“ 3块资源 ”,提升社区功能

共享城市公共资源。针对小区内配套设施建设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社区公共空间协同开发等模式,实现周边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小区居民对养老助餐、托幼教育、公共休闲、卫生防疫、无障碍设施等的需求,打造集衣、食、行、医、养、文、娱为一体的“15分钟”居家服务圈。

整合小区碎片资源。全面整理边角地和碎片地,尽可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活动空间。鼓励小区原有绿化、游步道、停车泊位等在不降低其用地比例的前提下重新布局,腾挪置换空间。

贡献内部国有资源。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将存量房屋提供给街道、社区用于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如拱墅区余杭塘路社区通过合并办公,整合社区办公场地,腾挪出600多平方米的空间打造阳光老人家;市民政局将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闲置房屋无偿给上城区新工社区,补齐小区养老设施。

坚持“ 3个三原则 ”,发挥居民主体作用

坚持“三分之二”原则。改造前尊重居民意愿,确保居民参与权,即居民同意改造率符合物权法规定的“双2/3”条件,且居民对改造方案的认可率达2/3,真正做到“改不改”由居民说了算。如下城区小天竺社区在方案设计之初,发放并回收民意调查表1437份,汇总意见建议80个,以高于90%的支持率确定了改造方案。

坚持“三上三下”原则。在旧改项目生成上设定“三上三下”的程序,即汇总居民需求,形成改造清单;居民勾选清单内容,安排实施项目;邀请楼道代表会商,编制设计方案公示。各街道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积极发挥党员及社区干部带头作用,发动居民全方位参与小区改造。

坚持“三方协同”原则。坚持“居民自治”与“改造提升”双同步。改造后,实行“党建引领,业委会、物业、居民三方协同”的基层治理模式,引导居民、物业自觉参与小区日常事务管理,破解以往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推诿扯皮的管理难题。

争取“ 3个一点 ”,破解筹资难题

向上争取一点。2020年4月份以来,截至11月底,累计争取上级资金约31.7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约5.4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约3.04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9亿元、专项债和一般债20.31亿元。

市级补助一点。制定市级财政补助标准,对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的,由市级财政给予不超过400元/平方米的补助。其中对5个老城区补助50%,对4个新区补助20%,其他区、县(市)补助10%。截至11月底,2020年已累计拨付市级补助资金4亿元。

居民出资一点。通过建立专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个人捐资等多渠道,引导居民出资参与改造。如下城区河西南38号改造项目,共有3幢楼,居民75户,改造计划总投资250万元。其中下城区打铁关经济合作社股份公司出资10万元,居民每户出资500元,共筹集改造资金13.75万元。

探索“ +X特色 ”,形成改造多元模式

探索融入未来社区场景。通过片区式改造、插花式征收等方式,融合“九大场景”建设,健全老旧小区配套服务。如上城区新工社区通过片区统筹,构建教育、就医、养老、购物等公共服务体系;下城区小天竺、知足弄社区,江干区红梅社区,余杭区梅堰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构建未来邻里、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场景。

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对带资参与建设的,通过明确投资者产权,实现投资、建设、所有、受益及运营责任统一,逐步形成投资盈利模式。如上城区新工社区引入玉皇山南停车有限公司,投入1400万元,在社区原有空地上建设可容纳120多辆汽车停放的临时立体停车楼,通过运营回收成本。对小区原有存量房屋引入社会服务的,给予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如拱墅区和睦新村引入浙江慈继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全省首家民营康复医疗中心,社区给予房租减免。

探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实现“一次改造,长久保持”的目标,各区、街道积极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如江干区探索物业管理打包连片、区域性管理的模式,降低物业管理成本。拱墅区通过成立业委会或自管小组,与物业管理一起,维护改造成果,实现从“靠社区管”到“自治共管”。

声明:以上内容包含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若侵权请尽快与广通社联系,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联系邮箱smgstv@foxmail.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广通社 » 杭州五大特色综合改造提升老旧小区